挺起绿色脊梁
三道防线呵护一库清水
——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工作综述
市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保护水源植树造林活动
爆破拆除污染工业设施
春季全民义务植树
丹江口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全景
广大农户用上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
果园养鸡拓展富路
集中开展水位线下库底清理
通讯员王东 张朝锋
阳春三月,草长莺飞,走进湖北省丹江口市,最吸引我们的是那一库清水。汉江之滨、武当山下的丹江口水库具有“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”的美称,丹江口市被誉为“中国水都”。
而今,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,永保一库清水,成为46万丹江口人民的神圣使命。对此,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孙咏平表示,将高举科学发展大旗,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,更加突出生态建设的核心地位,坚持以生态发展为根本发展战略,以保护水源为“第一要务”,严把“绿色”环保关,积极调整经济结构,着力构建适应水源地要求的新型生态产业体系,努力实现丹江口市的可持续、生态、绿色发展。
呵护水源 生态立市
由于丹江口大坝建坝初期过度砍伐和毁林开荒,致使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功能非常脆弱。目前,丹江口市水土流失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,约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的50%左右。
针对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,丹江口市委、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,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水土流失恢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“我们设下生态缓冲、综合治理、生态自然修复三道防线,呵护一库清水。”丹江口市林业局干部陈永军介绍道。他带记者来到当地有名的石漠化荒山——石鼓镇火焰山,这里曾被林业专家称为不毛之地,如今却奇迹般地披上了绿装,用石头垒起的一个个土窝里,一人多高的刺槐吐露着新芽。陈永军告诉记者,该市江北5个乡镇尚有70万亩石漠化山地,因缺乏投入,治理进度缓慢,森林覆盖率不足20%,生态建设任重道远。
为保持库区生态环境,控制水土流失,该市先后投入4亿多元实施林业生态建设,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。全面推行专业化造林、科技化造林、四季化造林、立体化造林的“四化”造林模式,大力实施退耕还林、植树造林、封山育林、长防林、低产林改造、天然林保护、绿色通道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,并在库区沿岸营造了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郑州、武警奥运世纪林等5个生态纪念林基地。此外,还在全市10个乡镇16条小流域全面推进“长治”工程,市财政筹资组建100名护林员队伍,进一步完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制,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管护。
统计数据显示,丹江口市森林覆盖率已由初期的34.2%提高到现在的50.54%。3月14日,全国2013年度退耕还林工作阶段验收座谈会专门选择在该市举行,与会代表对该市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和经验赞不绝口。
发展经济 “绿色”把关
作为核心水源区,一方面要保护好水源,另一方面又要发展经济,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?丹江口市的答案是:坚持生态立市战略,所有新上项目,一律要过“绿色”环保关。
早在2002年,丹江口市就吹响了生态立市的号角,将发展目标由原来定位的“工业旅游城市”改为“生态旅游城市”,追求“绿色GDP”成为市四大家领导的一致共识。该市举全市之力调整产业结构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大力发展生态工业、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,一个个新型工业、新型水产养殖、新型旅游项目应运而生。